明朝末年遭遇天灾宋朝算得上大一统王朝吗李自成能否因此有粮草
在明朝末年,小冰河期的持续影响导致连续多年的干旱与蝗灾,江浙地区也不例外。北方更是呈现出一片赤地千里,百姓和朝廷同遭困苦,这些自然灾害成为了明朝灭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自然灾害带来的连锁反应包括了长时间的欠收、米价飞涨以及流民四起,最终演变为反抗朝廷力量,其中李自成就是其中一员。
李自成从内部削弱明朝,同时清军从外部压迫,加之明军饥寒交迫,无力抵御,故而最终被击败。而对于李自成军队有粮草的问题,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战养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策略:
首先,他们会抢夺官府储存的大量粮食。在农民面临歉收时,即使政府也难逃饥饿,但仍需向官府缴纳税赋,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当李自成攻占城池后,便能轻易拿走这些储备。
其次,他会袭取藩王的财富。虽然藩王失去了实权,但他们手中掌握着巨额资产。当李自成控制了藩王领地,他便能够利用这些财富购买南方商贾剩余的粮食,从而解决了军中的供应问题。
最后,他采取了一种生计方式——自己动手种植。这意味着在占领的地盘上组织人们进行农业生产,从而确保自己的粮食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于掠夺或市场购置,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这些方法,尽管环境恶劣且国家混乱,李自成还是成功维持并扩展了他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