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简介明朝首辅三杨内阁之一乾隆一生百媚千娇如自然中繁花似锦
杨士奇,字士奇,号东里,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和学者。他的早年经历充满了变数,他一岁丧父后,被母亲改嫁的罗性收养,但在一次祭祖仪式上,杨士奇自作主张地为自己做了一座土像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一行为深受罗性赞赏,最终恢复了他的家族姓氏。
杨士奇随后游学四方,在建文帝时期入仕,为修撰《明太祖实录》而受到王叔英的推荐。他在翰林院担任编修工作,并逐渐升迁至内阁辅佐明成祖。在这段时间里,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敏锐度和忠诚,不仅辅佐明成祖处理政务,还曾对皇帝提醒过一次不当之举,从而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然而,在靖难之役中,虽然他支持朱棣,但也因为与太子关系疏远而遭到牵连。朱棣即位后,杨士奇继续在内阁中发挥作用,与其他重臣共同辅政,被誉为“三杨”之一。在仁宗、宣宗两代中,他更是成为重要的人物,对朝廷事务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尽管如此,杨士奇并非完人,有时候他也会因为个人观点与群臣发生冲突。例如,他曾多次劝阻仁宗不应过于追求繁荣富强,而应该先解决民间疾苦。但最终还是被迫辞职归乡,以避免因家人的错误导致政治上的麻烦。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当时他已经八十岁了。他生前的一贯品行和对国家事务的忠诚,使得他获赠左柱国、太师,并谥号“文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