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和明朝哪个是正统的天命如同一对璀璨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各自闪耀却又似两位争夺江山的英雄好汉谁能占据
黄绾:北元与明朝的正统之争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是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人。祖籍福建莆田,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后裔。父去世后,他继承了祖荫官职,任后军都督府都事。他在学问上刻苦钻研,并有所成就。
在正德五年(1510年),他结识了王守仁,并订下终身共学的盟誓。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南京都察院经历。他积极参与政治辩论,与闽南十才子郑善夫等结为知友。不久,他因为病痛而回家,在江北新宅设立石龙书院,以研究王守仁哲学为主。
嘉靖元年(1522年),他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经历。在嘉靖三年二月,他连续上两封奏章,支持“议礼”四月,又与桂萼、张璁和黄宗明联名上疏争大礼。次年,当时的宦官何渊提议将皇帝父母入太庙,被他斥为荒谬,这导致他被调任到南京刑部员外郎,但他称病辞职。
嘉靖六年六月,由于他的功绩,他被授予光禄寺少卿一职,并升任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参与编修《明伦大典》以肯定“议礼”。次年,他又升迁为詹事锦衣佥事和南京礼部右侍郎。当时的首辅杨一清和桂萼诬陷王守仁,使得黄绾两次上疏来辨解冤情,并表示自己不愿意背叛朋友。此外,还将女儿嫁给了王守仁的儿子王正亿并送往南京居住。
然而,在嘉靖十二年的某个时候,因邹守益直言真相遭受权臣猜忌,被降级调至京师。在同一年中,大同发生兵变事件,而当时的大臣们无法处理这一问题,因此请求由黃綠出面解决这场危机。黃綠接受任务前往大同,最终成功平息了起义并安抚民心,为此还获得了一级俸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黃綠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如成为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当越南发生内乱时,有命令要黃綠作为使者前往安抚,但由于害怕风险而拒绝。此后,因为请求对父亲母亲进行谥号,被皇帝责备降低其官位。最终因年龄原因辞去了所有官职返回家中,在石龙书院继续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在晚年的時候對於「良知說」產生怀疑,並開始批判這種理學觀點,同时反對士大夫空谈理性,不愿意言行不一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國思想史上的早期全面批判「良知說」的人物之一。著作包括《明道编》、《石龙集》、《久庵文选》、《庙制考义》等,其中《明道编》是一本中国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