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诡异的事情不做皇帝做木匠朱由校这个奇葩皇帝的反复故事
话说古代的爱好者,有些人追求的是高深莫测的艺术,而有些人则偏心于手工艺品制作。明朝有一位皇帝,他不仅掌握了九五之尊的权力,还精通木工活,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手艺,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他虽然是一位擅长木工技艺的人,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无能。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宠信宦官,让他们掌控大权,导致国家政局混乱。这位喜爱做木工而不善于处理国事的皇帝,就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奇葩。
朱由校,也就是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短暂,只有七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对木工充满热情,而且还颇有造诣。但是,在政治上他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才华。他任用了一批奸臣,如王安和魏忠贤,让他们控制了朝廷,使得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朱由校时说他“体弱,教育不够,也许在智力上还有缺陷”。这些评论似乎都有其依据。朱由校从小受到了很差的教育,其祖父神宗更多的是沉迷于享乐生活,而他的父亲光宗早早地去世,所以当16岁的朱由校继承皇位时,他仍然是一个孩子。因此,当他处理国事时常常会因为文化水平低下而犯错误。
举例来说,有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守军平定了叛乱后向宫廷报告,但是在奏章中出现了一句话“追奔逐北”,其中一个太监将其误读成了“逐奔追比”,然后解释成逃跑的事情,从而导致原本应该获得奖赏的人受到惩罚。还有一次,一群外国使节带着礼物来到中国,他们用汉文书写奏章,但是由于朱由校文化水平低,不懂汉文,将这些奏章当作是对方要与他谈判交涉的事实,因此愤怒地退席,使得那些使节感到困惑。
由于他的文化水平不足,再加上过分信任乳母客氏以及她所倾心宦官魏忠贤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因此朝政最终落入魏忠贤的手中。当魏忠贤发现朱由校沉迷于打理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坊的时候,就会向宫廷提出自己的请求,并以此作为理由让自己来管理国家事务。
这样一个既喜欢打理自己的手工作坊又对国家大事视若罔闻的君主,最终导致了整个帝国走向衰败。在天启帝去世之后留给崇祯帝的一片烂摊子,即便崇祯想要励精图治也已经难以为继,因为种种弊端和问题积累已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而这样的结果正是由于那位爱好木匠但疏忽天下的皇帝所造成的一个不可逆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