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位皇帝的遗憾咸丰皇帝为什么放弃重用曾国藩
导读:太平军起义事件后,咸丰皇帝的日子确实不轻松,他整天忙个不停,但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他最烦恼的是花了那么多心血,成效却越来越难以见到。既然这样为何又不愿意重用曾国藩呢?
咸丰像夜里继日忙碌,不断收到前线来的奏折,那些报告中不是说这里有人背叛,就是那里发生了战斗,这些经历让咸丰的信心大受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赢得战争,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燃了庆祝的炮声,然后是岳州、城陵矶甚至武昌克复的捷报接踵而至,让人感到应接不暇。那时刻,就像是倒霉了一千年,却似乎即将好转。
原来生活也能充满温暖!在这期间,有很多官员参与组织团练,其中包括曾国藩,他们一共有四十五人,但除了曾国藩,没有人能做出成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销声匿迹。曾国藩成了当年的焦点人物,一众官员中,他最为突出,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外出的场合,都显得格外耀眼。人们还记得他在京时,那种拼命往上递呈的情景,也幸亏当初留下了他的才能,要不然,现在纵使给予奖赏,也会留下一个不会使用人才的名声。这明摆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赶紧用,重用。
尽管曾国藩最初担任时有言在先,即守孝期间不要接受升职或奖励,但咸丰仍然授予他署理湖北巡抚一职,并赏戴花翎。但署理湖北巡抚并非长期之举,只是考虑到他尚在守孝期间,一旦守孝期满,将可转正代理。但仅仅七天之后,咸丰又急切地撤回了这一任命。这次戏剧性的转变发生于一次君臣谈话之后,这次谈话的一方是咸丰,而另一方则是一位军机章京——彭蕴章。彭蕴章虽然不是军机大臣,但作为军机处文书,与他们合作撰写文件,比如王鼎案中的那个向穆彰阿通风报信的陈孚恩,就是如此角色。
由于实际参与机要工作,所以也被称作“小军机”。彭蕴章诗文颇具名气,其生平著述若编码起来,比别人还要高,可这位学者却偏食古无化,在政务上迂腐至极,是典型“有学无识”的例子。当晚谈过后,由于咸豊对彭蕴章的话语深感触动,便决定放弃重用曾国藩。在此之前,还有一位汉臣江忠源也因其手握兵权被授予安徽巡抚的地位,为何未遭遇类似的猜忌?
从咸豐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认为这是个特殊情况,其中彭蕴章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抓住两点:首先,是朝廷内部已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警觉;第二个原因,是湖北省份对于整个国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从潜意识中就想保护它免受委托给任何人掌控。
因此,当晚上的思考结束后,为了防止未来出现类似的情况,避免某个人成为新的领导者并引发更大的危险,最终决定取消原计划,将原本准备给予他的职责改为兵部侍郎专办军务——反正打仗才最重要。而且让他专注于这个领域,以确保没有机会造成更多混乱。此举自然无法直接说明清楚原因,只能尽量减少风险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趁乱自立新主都有人想要尝试,但是这种可能性也是防御所需面对的一个考验,因此对于谁也不放心,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很久很久。如果可以选择再次回到过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选取不同的道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功之路,而这些路并不一定相同,每一步都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