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除了开国皇帝和末代皇帝外为什么大多数都在现在的北京默默无闻呢
元朝除了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其他皇帝大都是默默无闻,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不过百年,在动辄百多两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元朝的历史确实是比较短暂的。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退往大漠,元朝短短99年的历史里,共传五世十一帝,其中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两人在位时间就占去了三分之二。中间的九位皇帝总共执政时间不过40年,平均一位皇帝在位时间差不多四年多,可见皇位更迭之频繁。
第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帝是英宗,他1323年在上都遭到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刺杀,这就是“南宫之变”。后来泰定帝即位,但他1328年的去世引发了更多内乱。丞相倒剌拉拥立泰定帝儿子阿速吉吧为新君,即顺天后。但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和燕铁木尔等人并不认同这一决定,他们分别迎立周王图书或河西王图帖睦尔为新的太子。在这场混战中,一些人物先后称自己为正统君主,如文宗、明宗,并且互相残杀,最终导致了双方力量耗尽。
这些原因加起来,使得除了开国和结束时期的大部分其他君主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这也反映出他们治理能力较弱,没有留下显著成就,因此没有被后人广泛记忆。此外,由于蒙古人的名字通常很长,而且与汉语中的音节结构不同,也增加了其难以记忆的一个因素。因此,就算是在今天,我们对于除开国及结束时期以外的大部分其他蒙古帝国君主仍然知之甚少,他们的事迹基本上被埋藏在史书深处,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走进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