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文化与艺术 > 杨蒲生京剧史论研究者上海京剧院秦香莲艺术传承人

杨蒲生京剧史论研究者上海京剧院秦香莲艺术传承人

自幼随舅父频繁踏入剧场之门,初中时对中央戏院学生演出的迷恋日益深厚,每逢周日白天必至大众剧场观赏实习演出,数年如一日不间断。每一场戏,他都必记下观影时间贴上票根,将珍贵的戏单收入囊中。他并非仅看一两场,而是追随演员共计32次观看《白蛇传》中的刘秀荣表演。这样,他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资料,即使中央戏院档案库也难以匹敌。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刘长瑜提及第一次实习经验时,杨蒲生能够指出其误解,并以证据形式纠正,以戏单为凭。

这份珍贵资料吸引了海外收藏家的垂涎,但杨蒲生始终未将其出售。在2001年中央戏院建校60周年庆典上,无偿赠与了学校作为纪念品,其价值被高度评价。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学校举办了一场盛会,其中6位研究生轮流将他抬进楼上的会场。此后,这份资料被整理出版成书籍《回首当年》,成为京剧史料的宝贵财富。

2012年,再次无私奉献,将自1951年至1966年的自己在剧场观摩各大院团演出的记录赠予首都图书馆。这批珍贵记录选编后,由图书馆出版成巨著《菊苑留痕》,填补了建国以来京剧历史文献的空白,为京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坚定的原则。

此外,与穆守荫合作撰写《老三届与园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几代师生的趣事,在戲曲界广受欢迎。而他们笔名“苏武”的文章,如同风起云涌般在戲曲電影報、梨園週刊等多处发表,不仅是對京劇學術探討的一大貢獻,更是在京津地區成為資深戲迷和戲評家。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清北京传教士...
在1582年,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随后,他辗转于澳门、广州、肇庆等地,最终定居于北京。在中国度过余生,利玛窦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对推...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清北京传教士...
在那遥远的1582年,一位名叫利玛窦的意大利耶稣会士踏上了前往澳门的旅程,这一决定将改变他的一生,以及中西文化之间不可思议的交响。随后,他遍访广州、肇庆、...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历史朝代排...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历经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遗产。明朝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远,影响广泛。然而,当我们回顾明朝时,...
宋朝文化与艺术 明朝那些事儿听...
明朝那些事儿听书免费王更新:时光倒流的秘密录音室 一、时空交错的神秘录音室 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隐藏着一间古老的书店。门前挂着一个简单的木匾,上面刻着“旧...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