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位的诗仙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祖籍是河南省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而他自己出生在郑州荥阳。他以文学才能深受文宗赏识,在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中举进士,并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在早期,他因文才被牛党要员令狐楚看重,但后来因与李党王茂元结婚,被排斥于牛党之外。这导致他在两大政治派别之间摇摆,不断改变仕途,经历了多次起伏,最终潦倒一生。
尽管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面临前辈巨匠的光芒,但李商隐仍旧将唐诗推向了新的高峰,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共同享誉当世。他的《李义山诗集》流传至今,他与温庭筠一起被尊为“温李”,两人风格相近,又都在家族中排行第十六,因此又有“三十六体”的美誉。
然而,由于身处政治斗争的复杂环境,一生未能如意,这让他的心情变得忧郁和敏感。他的家世虽然声望不凡,有明确的皇族血统,但这并未给他带来实际利益。他父亲曾任殿中侍御史,而他自己也曾试图通过科举和幕府路线寻求仕途发展,却屡遭挫折。
最终,在一次考试中,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进士资格,并且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这个低级官职。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仕途并没有显著提升,最终只能安葬于故乡沁阳。这段坎坷的一生,使得许多人对他的作品抱有一种难以解读的情感,即使如此,这些作品依然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