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墨香相融梦想共鸣
李商隐与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墨香相融,梦想共鸣
【家世】李商隐,唐代诗人,其祖籍河南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家世可追溯至高祖李涉,他曾任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或称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其出生之时担任获嘉县令。他的皇族宗室身份虽有自称,但未能带来实际利益。
【生卒年考】商隐的生年,有冯浩主元和八年说,有张采田主元和七年说。通常接受的是冯浩说的,即开成元年十二月诗人二十五岁,上推为元和八年出生。至于卒年的考证也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他晚年的行踪不明,加上创作的缭绕,使得确切卒年的探讨成为学者们长期争论的话题。
【早年生活】在10岁前后,他父亲去世,他与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故乡生活贫困。他是长子,因此承担起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以贴补家用。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形成影响很大,让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同时也使他养成了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流露在诗文中,也表现在他的曲折坎坷仕途生涯。
【应举之路】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科举或幕府进入官场。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终于考取了进士资格,但此前的多次失败让他渐渐失去了信心。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免于反省自己的学识不足,而是更多地体现了当时科举中的权贵互相提携现象。
【步入仕途】随着进士身份的确认,尽管遭遇了多次失败,但最终获得朝廷正式官职并非易事。他参与料理令狐楚丧事后,不久被王茂元聘为泾原节度使幕僚,并娶王茂元女儿。但这一婚姻却将其卷入牛党与党争之间,使得其行为被轻易解读为背叛。此后,在授官考试中两次除名,最终经过努力,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职位,并逐渐升迁至弘农县尉一职。不过,在弘农期间因替死囚减刑而受到责难,此事件显然影响了其未来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