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顺宗他退位后做太上皇是历史上退位最快直接成为太上皇的皇帝
唐顺宗,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是唐朝皇帝唐德宗的长子。早年封宣城郡王,后进封为宣王,并于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被立为太子。在父亲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即大历十五年(780)正月,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继承父位成为新任皇帝,但仅在位不足一个月,就于同年的八月禅让给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
在做太子的26年期间,他经历了藩镇的叛乱和朝廷的斗争,对各种技艺有所涉猎,擅长隶书,并曾参与奉天保卫战中与朱泚叛军作战取得胜利。尽管他曾遭遇郜国公主之狱的危机,但最终得到了宰相李泌的支持,从而保全了自己的位置。
顺宗对朝政颇有深入了解,不仅关心民间疾苦,还时常与身边的人讨论国家大事。他在位期间,有一股势力形成,以“二王”——王伾和王叔文,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为核心,他们组成了东宫小集团,对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官员,如凌准、韩泰、韩晔等,也都成为这一集团的一部分。
虽然史书评价他“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但他的实际政治活动并未完全得到历史上的肯定。他的统治时间短暂,最终选择禅让,是出于对儿子的考虑,也可能因为个人意愿或是内外交困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他作为一代储君,其生平和晚年的举动,都成为了历史上值得研究的一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