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巨擘黄道周
黄道周,字幼平,号石斋,是明代的一位杰出的学者、书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福建漳浦(今属福建),1585年见证了他的诞生,而1646年,他在南京的生活中走向了永远。黄道周不仅是一名深通天文、数学之学的学者,更是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留名后世。
他在天启二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并顺利地步入仕途,最终官至礼部尚书。在那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依然保持着一颗忠诚的心,为朝廷服务。而随着时代变迁,他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以表彰其对国家贡献,被谥号“忠烈”。
黄道周对诗文、隶草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刻研究,并且自成一家。他所创作的作品如《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外,他还留下了一些楷书和行书作品,如《诗翰册》,其中包括六幅长卷,每幅24.9厘米高29厘米宽,这些作品现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些作品展现了黄道周独特的手笔,在明末繁复古朴的情调中融入了一种新的生命力。他的行草写得劲健酣畅,而楷书则简洁意长,质朴而又精丽,让人耳目一新。与宋元时期沉闷重复相比,他倾向于直接取法六朝风格,使得自己的艺术风格更加鲜明独特。
清初学者宋荦曾赞誉他:“石斋先生楷法尤精,其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不禁令人叫绝。”这番评价极富真实性,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仍能从他的遗作中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情怀,那份浓厚文化底蕴,以及那股不可抗拒的人文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