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中国学术期刊网探秘古代英雄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以才华横溢闻名。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他的才情自少年时期便显露头角,不仅在词章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还曾同榜考取鸿胪进士、会元,并担任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等高位。
1053年,他以皇祐癸巳科状元之姿荣登进士第一,这一成就让他超越了同龄人。在接下来的仕途中,郑獬担任过通判陈州、直集贤院、度支判官和知制诰等职务,其政绩卓著,被封正三品。他还参与修起居注,为朝廷提供了准确的历史记录。
当英宗即位后,对永昭山陵进行规模宏大的建设,但劳民伤财,郑獬上书提出了节俭建议,并且主张广开言路,选拔贤良的人才。不久,他被派往荆南地区,在治平期间面对大雨淹城的情况,他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策,有疑问则广泛征询意见,以实干为重,不苟浮言。后来他又回京成为翰林学士,因其极力进谏而得罪了一些官员,最终被调往开封府。但是,由于不愿意推行新法,又因与王安石产生矛盾,被迫再次调离至杭州和青州。在青州期间,当地实施青苗法这一新政策时,郑獬坚持认为这对百姓无益,便选择告病赋闲并担任提举鸿庆宫。
最终,在宋熙宁五年的某一年里,郑獬在安州逝世,享年五十一岁。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子女多困难,没有钱办葬礼,因此他的棺柩长时间停放在庙中。而后好友滕甫在任安州刺史时,将其合葬,并终于给予了他一个安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