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揭秘郑獬的智慧之光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他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学问,被誉为词章豪伟峻整的一代杰出文人。除了同榜鸿胪进士、会元、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之外,他的才能远超同辈。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他以状元之姿荣登科举顶峰,为皇祐癸巳科状元。此后,他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和知制诰等,其中修起居注更是深受朝廷重视。
当英宗即位,并开始治理永昭山陵时,郑獬上疏反对过度奢侈的建筑费用,并提议节约开支,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在此期间,他也积极倡导广开言路,让贤良的人才能够得到发挥,不断地提出各种改革建议。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坚持原则,他很快就得罪了一些朝臣,最终被迫离开京城。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继续推动改革。神宗初年,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但因为他的批评态度得罪了一些权贵,再次遭到排挤,被迫流离失所,最终因病去世于安州,享年五十一岁。
尽管家境贫寒且子女无依,但郑獬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他坚持正义与廉洁,对抗腐败与浪费,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