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上的学术巨擘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祖籍江西宁都。从少年起,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词章创作上表现出了豪放峻整的风格,与同一考场上的其他进士相比,他更是显得格外耀眼。
在1053年皇祐癸巳科中,他以状元之姿荣获了第一名,这对于一个学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荣幸。在此后的仕途中,郑獬担任过多个职务,如通判陈州、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等,每一步都让他逐渐走向权力中心,并享受了正三品的待遇。此外,他还曾修撰起居注,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
当英宗即位后,对于治理国家方面,郑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对永昭山陵的建筑规模进行节约,以减少民众负担,也提倡广开言路,选拔贤良之士入朝。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谏言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心系。
然而,不久之后,由于他在朝堂上的极言进谏以及对新法改革持批评态度,最终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和排挤,被迫离京到开封府任职。在此期间,又因坚持原则,不愿意采用违背道德伦理的手段去推行新法,最终被王安石所忌恨,被调往杭州做侍读学士。随后又因为反对青苗法而被贬至青州,而当时正值推行这项法律,因此郑獬深感愧疚,无奈之下告病赋闲,并前往鸿庆宫担任提举。
最终,在1072年,即宋熙宁五年,当他因病逝世于安州时,其遗体长时间未能得到合适的葬礼处理,只能停放在庙中十余年。直到好友滕甫有机会接管安州,当局方给予其合适的埋葬。当他的棺柩终于入土为安,这不仅是对一代伟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一个沉痛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