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开心辞典上的国学大师字里行间皆是智慧的海洋他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祖籍江西宁都。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词章创作上尤其突出,其作品豪放、峻整,与同一考场中的其他进士相比,可谓是卓尔不群。
在皇祐五年(1053年)的进士考试中,郑獬以状元之姿脱颖而出,这是一次为数不多的例外,使得他成为当时众人瞩目的焦点。随后,他历任通判陈州、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等职务,每一次担任都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和才干。在修起居注期间,他深入了解朝廷运作,对国家大事有着清晰的洞察力。
英宗即位后,由于治理永昭山陵的问题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切,郑獬果断地提出了减少开支的建议,并主张广开言路,以选拔贤良的人选。此举赢得了民心,也显示了他作为官员对民情的重视。在荆南地区担任知府期间,当大雨导致城池受灾时,他提出“对谏言可则行之,不可则置之,有疑则广询决之”的策略,这种实用主义与创新精神在当时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然而,在神宗初年,由于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批评一些朝臣,被迫离职,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政治抱负。之后,又因反对新法被王安石所忌恨,最终被调往侍读学士一职。但在杭州知府期间,因为坚持原则拒绝实施青苗法而遭到贬黜,最终病逝于安州。这段经历充分体现了郑獬敢于斗争却又不能完全左右命运的人格魅力。
遗憾的是,由于家境贫寒子女无依,无钱进行合适葬礼,因此长时间停放在庙宇内。当好友滕甫再次回到此地后,方能将棺柩埋葬,此间故事传唱至今,为人们留下了一份难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