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献帝隋朝最短命皇帝的故事
杨侗(604-619年),字仁谨,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是隋朝皇帝、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为小刘良娣。
早年经历
杨侗仪表俊美,生性宽厚。大业二年(606年),被封为越王。大业九年(613年),随父留守东都洛阳。当时的政局动荡,他与民部尚书樊子盖共同抵御了梁军将领杨玄感的叛乱。此后,他又担任高阳太守,并继续留守东都。
苦撑东都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时,让他与其他官员共管留守事宜。然而,大业十三年的瓦岗寨起义对洛阳造成威胁,使得他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在此期间,他曾一度被拥立为皇帝,但最终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被立为帝
大业十四年的政治混乱中,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一些忠臣提议拥立杨侗作为新的皇帝,由于他是元德太子的儿子,与皇室血缘最近,最终在洛阳共同拥立他为皇帝,大赦天下,更改了国号和朝代名称,为“隋”而不是“唐”。史称其为“恭皇”,庙号世祖,以段达等七人辅佐之功,被尊称为“七贵”。
李密请降
在即位初期,为了抵御宇文化及和李密的威胁,杨侗派使者招降李密,并授予他高官厚禄。虽然李密表示愿意归顺,但实际上并未成功,因为王世充背叛了朝廷并夺取了政权。
世充掌权
随着王世充的崛起,对抗宇文化及和李密的情况变得更糟。尽管内心不满,但面对形势所迫,杨侗不得不委托王世充处理外交事务,并给予他很大的权力。在一次宴会上,当王世充向他说明自己出卖元文都等人的理由时,其情真意切,让楷再次相信他的忠诚。但这也导致了更多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楷的一系列决定性的行动,如杀害元文都及其同党,以及最终篡夺帝国政权。
禅位被幽
由于种种原因,加上身边人的劝说和压力,再加上对现状深度绝望,最终在当年的三月份,被迫禅让位于王世充。他本人则遭到了幽禁,在含凉殿中度过余生,不久便因毒酒而死,其遗体则由王 世 息葬于潞国公墓园中。这一事件标志着隋朝正式走向灭亡,而北周、突厥、辽东诸族以及新兴的唐朝,则逐渐崛起或巩固自身的地位,从而结束了一段历史上的灾难性统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