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帝王表中的小太宗唐宣宗
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至859年在位,时人称其为“小太宗”。他是唐宪宗的十三子,穆宗的异母兄弟。早年封光王,后因宦官马元贽等人的推举,被立为皇太叔继承了皇位。
李忱政事勤于求治,对内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之权力,将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外的百官昭雪。他对外军事胜利,如收复河湟,与安史之乱后的其他军事胜利齐名,是晚唐一段安定繁荣时期,被誉为“大中之治”。
生平早年经历:810年出生于长安城大明宫,为宪宗第十三子,其生母郑氏曾侍妾镇海节度使李锜而被纳入宫中。821年三月,以光王封号。
登基成为帝:846年的会昌六年,由于武宗病危,他以皇太叔继位,并更名为李忱,是为宣宗。这次君主更替与之前不同,因为这一次并非由嫡系继承,而是由一群权臣通过政治手腕将他扶上台。
在位期间:重视人才选拔,不但起用白居易,还追悼其去世;同时对待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不徇私情。在中央政府方面,他清除了牛僧孺这一政敌,并消灭了半个世纪来的“牛李党争”。对于地方最高长官刺史的人选,他要求必须先到京师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确定是否可任命。他还严格控制授予紫绢和赐予爵禄,这些都是显示君主恩泽的一种方式,但他只在有实绩的情况下才进行这样的赏赐。
法制严厨:对于身边的人,他禁止他们干预朝政,即便是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人也不例外。在两件故事里,我们看到即便是一些能够娱乐自己的乐工,也因为触及了敏感议题而遭到了惩罚。他的用法极严格,每每都强调祖先的法度不可侵犯。
从善如流:善于纳谏,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他尊重门下省的大臣们奏议,每接到奏议后必洗手焚香再阅读。而且,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他也非常注重听取各方意见,从不轻信任何人或任何信息。他甚至取消了一次前往华清宫放松的心意,只因为谏官们坚决反对这种行为。此外,他十分尊敬魏徵五世孙魏谟,在魏征家风传承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可。
总结来说,作为晚唐的一位明君,宣宗以其廉洁、公正、聪明睿智著称,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维护了社会秩序,使得百姓生活得相对稳定。虽然他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但影响深远,因此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大中之治”,并誉他为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