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晚唐称之为小太宗其风范如同唐朝豪放女电影中的传奇角色反复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唐宣宗简介: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被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改元“大中”。
他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的百官昭雪。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对内减免赋税、选拔人才、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使得国势有所起色。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并且因为他的修养和政治才能,被尊称为“小太宗”。然而,他的晚年的健康状况不佳,最终在大中十三年的八月驾崩,在位十三载,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有多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他对待人才亦极具宽容与公正,如白居易去世后,他写下了悼亡诗,而对于缺乏才能的亲近者则不徇私情。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他通过清除牛僧孺等人的影响,以及恢复佛教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外,他还严格控制了官方晋升的人数,并确保地方最高长官刺史的人选经过面试考察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任职。
总体而言,作为一位明君兼才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了许多重要改革,为晚期唐朝带来了短暂而稳定的繁荣时期,这种评价一直被后世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