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如同行天下派出考察使去核实一位清官的回乡车队却发现几辆骡车竟然满载着砖头仿佛在对这段历史
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在殿试中以一甲第四名高中,这份成就本应为他仕途的良好开端。然而,他因长相不佳,在翰林院列队朝贺时被认为有碍观瞻,便被调往户部。此举让人感慨:即便是学富五车的人才,也难逃外表的评判。
雍正帝得知孙嘉淦的廉洁之心后,并未处罚他,而是将其升迁至户部,以管理钱粮。这一任命显然考虑到了孙嘉淦的品行和对金钱无求的心态。在他的手中,国库收入大增,使得雍正时期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最终,孙嘉淦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一生清廉著称。
当孙嘉淦告老还乡时,他深知自己一生未曾贪污,却也没有积累多少财富。他决定回家之前,让仆人购买十几口木箱,用自己的双手将它们装满了砖头。第二天,他带着这些“辎重浩荡”启程回家。当乡绅们见到他的模样,他们既嘲笑又羡慕,对于这样一个清廉官员而言,其实更大的困扰来自于社会上的看法和评价。
1753年12月,孙嘉淦去世,当年的他已七十一岁高龄,被谥号“文定”。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坚守公道、直言进谏的大臣;雍正帝也曾赞扬他:“朕自从继位以来,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这样的评价,无疑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清官的一生,以及他所坚持的手足之情。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追求都是功利与权势,而孟子所倡导的人伦之情似乎早已淡出历史舞台,但 孙嘉淦依旧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在权力与金钱面前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与尊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维持几十年的清廉作风,可谓是不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