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太子小太宗反复被称为唐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年号“大中”。
勤于政事、孜孜求治
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在位时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
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大中之治
即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使得失地得以恢复,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上对他评价极高,被认为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因病驾崩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因食用仙丹而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他驾崩。
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次月二日葬于贞陵。
作为一代明主,他对于人才充满期待。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决定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他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这不仅显示了他的文学品味,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然而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他也颇有专断的一面,比如清除武宗时期重臣 李德裕,并且严厉整肃吏治,不容私心干预公务。在处理刑罚方面,他也表现出了严格公正的一面,如杀罗程这个弹琵琶能手,以及疏远祝汉贞这位滑稽演员,因为他们涉及到政治议题。而且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当得到大臣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此举不仅体现了他的宽容与智慧,也展示了一代开明君主应有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