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晓晓的黄梅戏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之杰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忠实传承者,他的童年与庐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被安徽省艺术学校录取。在那里,他深造了三年,掌握了庐剧音乐的精髓,并萌生了成为这门艺术的大师的心愿。当他即将毕业时,只有他一人坚持学习,而他的同学们都选择了其他道路。但就在他准备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这对徐代泉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然而,校方给出的理由让徐代泉心服口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颗种子。”但这个种子长时间未能得到施肥和阳光,最终只能转向黄梅戏。尽管庐剧和黄梅戏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徐代泉并没有放弃。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们共享。由于他的功力深厚,他比年轻学员还要快地掌握新技能。最终,在艺校,他几乎独立编写了所有黄梅戏教学曲目。
在创作方面,徐代泉投入的是全部热情和力量,有时候一个音符也难以产生。他曾经沉浸于悲伤的情感中,为那些悲剧唱段流泪,也曾像失去理智的人般狂热地追求完美。而当作品完成后,再听那些声音时,那份满足之情是无法言喻的。
一生中,徐代泉致力于教学、创作以及研究。他不仅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还主持编纂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至今,每逢退休后的闲暇时刻,都会继续担任客座教授,不辞劳苦地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向前发展。
作为安徽省内最著名的一位黄梅戲音樂電視劇創作人之一,以《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祝福》的十几部黃梅戲音樂電視劇為代表,其影響力與貢獻堪稱非凡。此外,此65岁高龄仍旧活跃于文化舞台,是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无人不知其名字——徐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