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女散花徐代泉音乐工作者的旋律之光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遗珠:从庐剧到黄梅戏的转变之路
在他的童年,庐剧的旋律如同家乡的呼吸,他在其中长大。1958年,他凭借精湛的二胡技艺考入安徽省艺术学院,并在那里深造了三年庐剧音乐。在那个年代,只有他一人坚持学習,而他的同学们都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当时,他与同班四位同学相比,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依然坚守着对庐剧的热爱和梦想。
然而,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撤销庐剧专业,这让他感到迷惑不解。他认为自己应该被分配到庐剧团去,但学校领导却有其他打算:“我们是要为庐曲留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没有机会茁壮成长,直到1993年才再次开放招收学生,这段时间里徐代泉一直等待着机遇。
为了尽快掌握黄梅戏这门新的技能,他采取了一条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通过记谱来学习,与老师同时听课,一方面记录下来,一方面理解其内涵。由于他的功夫扎实,他比十几岁的小孩还能更快地学会新知识。最终,在校园中几乎所有关于黄梅戏教学曲目的创作工作都是由他完成。
对于一位作曲家来说,从事这项工作既苦又难。苦的是日复一日地投入到创作中,没有立竿见影;难的是面对众多挑战和困难,其中包括寻找合适的声音、构建情感等问题,有时候连写一个音符都显得那么艰难。而且,他们往往伴随着清贫和寂寞。但正是这种付出,让他们能够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那份沉浸于音乐中的状态,即便是在夜晚,也会持续不断地占据他的心灵空间。
徐代泉的一生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教学、创作和研究。在教学上,他不仅在本校担任教授,还曾是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即使退休后也没有闲暇时光。在创作方面,不仅参与了多部电视电影及舞台剧歌曲,更涉猎了多个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劇、泗州戲、皖南花鼓灯、徽劇等。此外,在研究领域,他曾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副主编,并因编纂“泗州戲”、“安慶弹腔”而获得奖励。
谈及安徽黄梅戲音樂電視劇,就不得不提及徐代泉。这位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文化舞台的人物,是黃梅戲電視劇音樂創作者之一。他曾经担任过近20年的教研室主任,现在作为客座教授继续影响着新一代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