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歌词徐代泉的旋律之声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忠实传承者,他的童年与庐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和《良宵》的独奏获得了安徽省艺校的入学资格。在那里,他深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的情感纽带远超过黄梅戏,尽管他的同班同学都选择离开,但他坚持不懈,梦想着为这个艺术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他毕业准备展现才华时,学校突然撤销了庐剧专业,这让他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解释道:“我们要留下一个种子。”这颗种子虽然没有机会发芽,但它后来成为了黄梅戏音乐的一份子的重要推动力。
转向黄梅戏的路上,徐代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必须重新学习这门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他的方法是笨拙但有效——跟随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上唱腔课,并且记谱。这一过程既苦又难,因为它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也因为戏曲音乐人通常伴随清贫和寂寞。而徐代泉投入到创作中,不仅写出了许多悲伤唱段,也有时会因为作品而流泪。他不仅是一位教书的人,也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以及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他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认可,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担任副主编,并获“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多产作曲家,徐代泉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黄梅戏电视剧音乐,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这些作品都是他65岁高龄之际所完成或合作完成的。这位传奇人物至今仍然活跃于教育、创作和研究领域,是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对黄梅戏进行贡献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