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王朱灿太极阴阳相合之物品
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内家武术之一,以意为主导,外形随之。练习时,首重内在心意的运用,带动外在形态的运动。与之相对的是外家拳,它以外形为主导,内在意念辅助。
太极拳并非完全强劲,而是以松、圆、活、灵著称,其特点是沉稳且深奥。在其运动规律中,便体现了阴阳和谐共生,即阴能助阳,阳亦能助阴。这正是太极拳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在杨露禅之后才逐渐形成,从而吸引了各家拳法向其理论靠拢,最终塑造出今日所见的太极理论与实践方法。
按照吴式太极拳的要求进行,我们应将每一步,每一个举手投足,都由意念来指挥。一旦稍显用力,就容易偏离本真。因此,这门艺术更侧重于提升皮肤感知以及调和内外之间的心气力度。如果仅仅追求主动攻击,不懂得柔韧克制,那便不是真正的太极技巧了。
实际上,在学习这门艺术时,我们还需设想有个假想敌,并注重“三合”(即身前身后身左身右)的协调性,以及“三合”的转圈自如伺机而动。这种结合阴阳哲学的手段,使得它成为一种圆润自然的活动方式,不追求直接进攻,而是在遇到外力的冲击时,要像水一样流畅地旋转着化解掉它们。
因此,对于想要精通这一武术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阴阳哲学,并据此指导自己的实践过程。不论大小,只要每一部分都有其小型同样的阴阳平衡,将运动模式设计得像水一样随波逐流,与其他形式不同的硬碰硬相比,更具独特性。而这也是区分它与传统直线行走之路的一大不同点。
总结而言,太极拳最核心之处就是先意识,再行动,用意识作为主要领导者,不盲目不轻率。当然,它也不总是一味缓慢,有时候也需要迅速应对或缓慢跟随。此战略意味着我们应该“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移动”,提前布局并及时反击,让意识成为我们的第一位指挥官,同时训练我们的感觉敏锐度。这门艺术更倾向于顺从,对付对方而不牺牲自己,也不会弃守或顶撞,只是顺势化解一切挑战。
现在社会上流传也有所谓“太極操”的说法,但我相信那更多地专注于身体姿势,没有融入本质中的意识层面。而真正意义上的 太極功夫则更加注重内部运动,如果只关注表面的架子结构,却没有深入探索那些隐藏在其中的心智内容,那么它就只是简单的手臂舞蹈而已,没有达到纯粹无瑕的地步——那才真是操作,而非真正打斗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后,我坚信任何人学习这个美妙艺术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中正安舒,每一次行动都要保持中和平静,无紧张感;二、缓慢松静,这一点特别突出了区别于其他武术,因为要充分享受每一次行动过程,不急躁使用力量;三、圆润自如,让身体变得像万向轴一样,无论何处皆可自由旋转;四、用意不要用力,即避免粗暴行为,将力量借由对方提供给你;五,以柔克刚,如云似水般轻巧却隐含威胁性质;六,以静制动,即始终保持心境宁静,让气息下沉,看清对方变化的情况。这六个字可以概括成:“中松旋空合”,既沉稳又活泼,“畅”字则代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完整无缺。我坚信如果能够把这些字当做指导去修炼,则该功夫自然会展现出明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