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红灯记戏曲网红的灵魂以传统为基调时尚为风格绘声绘影地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豫剧红灯记,戏曲网红的传奇,以传统为根基,时尚为风骚,绘声绘影地讲述着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从古老戏曲艺术善于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再焕生机,不断适应时代变迁至今,再现了“戏曲+电影”、“戏曲+广播”、“戏曲+电视”,到如今的“戏曲+互联网”。自幼成名的京剧女老生王珮瑜以她的才华和现代感,在互联网上红遍大江南北:登上微博热搜榜、参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以京剧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跨界歌王2》当评委、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开京剧节目、《喝彩中华》当观察员、《传承中国》中担任评委……年轻、时尚的王珮瑜成为“戏曲网红”,不但维系了原有的京剧迷,还培养大量新粉丝。这是新媒体时代传统戲曲艺术借助新傳播方式宣傳戲曲藝術、扩大戲曲受眾的一條新路子、新策略。
事实上,古老戲劇藝術從來沒有自甘平庸,它總能巧妙地利用新的媒介進行推廣與宣傳。如同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京劇短片《定军山》,它標誌著中國電影之開端;或是梅蘭芳在20世紀20年代拍攝的一批京劇影片,那些經典劇目的搬上大銀幕,是戲劇電影第一个鼎盛時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有許多戲劇電影成為家喻戶曉,如越劇《五女拜寿》和豫劇《七品芝麻官》,這些都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今天,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现代创作,都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流。比如,将经典折子戏改编成动漫艺术,并在互联网上传播,或是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媒体账号发布最新信息,这些都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尝试。此外,一些商业化公众号运营平台也寻求围绕戏曲消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比如举办首届互联网戏曲春晚等活动,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
当前,最时尚也是最普及的是技术正在为以戏剧艺术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提供难得发展机会。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可以积极返归这份文化遗产,从中汲取与当代审美契合的心灵要素,而作为文艺批评与大众文化研究者,可以关注这一现象,为创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引。这正是我们应当拥抱并利用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宝贵机遇——让最传统成为最时尚,让每个角落都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和歌唱,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接触到这份独特而又永恒的情感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