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与苏轼的书信往来
元朝初年,苏轼因参与新安起义被流放至黄州。期间,他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联系。
忽必烈深受宋代文化的影响,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位时期不仅招纳北方名士,也重视南方文人。于是,忽必烈通过使者邀请苏轼回京担任翰林学士。
苏轼接受了这份荣誉,并于1238年回到大都(今北京)。他在宫中担任翰林学士,不仅为忽必烈提供建言献策,还常参与宫廷诗词会。
两人的交情日益加深,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苏轼曾在一封给忽必烈的信中写道:“臣闻圣主之德,犹如太阳之明照四海。”
苏轼对元朝的一些政策持批评态度,但他也认为作为统治者,应以宽厚仁慈来治国。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陛下乃天下之父母,使民得以安居乐业,是非成败悉听其所好恶。”
苏轼还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和思想家给忽必烈,如推荐他的朋友杨万里的《大学问》,并称赞其“足以启迪君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情谊越发深厚。在最后几年的通信里,他们更多地讨论哲学、文学和政治理念,而不是具体政务。
最终,在1248年去世前夕,苏轼仍然保持着与皇帝间频繁的书信往来。这段关系不仅是对两个人才辉煌的一个证明,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名人皇帝友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