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之首是谁马飞京剧票友解析
四大名旦之首是谁?马飞解析
马飞同戏曲的因缘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那时候还只有五六岁的他,常常被爷爷带着去听戏,渐渐对晋剧产生了兴趣。第一次听戏时的曲目是《打金枝》。天生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色彩的敏感,让小马飞对戏曲中的众多脸谱十分好奇,尤其是其中的花脸脸谱,曾一度吸引他偷偷跑到后台去看演员们化妆。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的戏曲之路越走越宽,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剧种。他开始了解、接触晋剧以外的戏曲世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中央戏曲频道播出的京剧系列节目,其中马连良的声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开启了他与京剧不解之缘。在自学京剧过程中,马飞尝试了一次京剧舞台表演实践,那是在高三时的一次年级新年联欢晚会上,他登唱了自己进入京剧世界的心得体会段子《甘露寺》。
虽然有过失败但这并未对马飞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在高考过后他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军训期间,一次教官组织大家表演节目,馬飛被大家推出来献上了大学第一唱《淮河营》,虽然当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他的心情复杂,“那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唱得很好,只是一场普通的小型活动罢了。”
成立梨园文化促进社之后,他通过近似于曲线救国的手法吸引了一些同学加入。抱着向对方取经、学习的心态,他与同事一起走访武汉市几所高校 京劇社团取得联系。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是很封闭 的。当一次联谊活动结束之后,馬飛萌生了一個大胆想法:把武汉市高校の京劇社团召集在一起舉辦一個大型の京劇演唱會。
经过近一个月精心筹备,最终在2005年6月11日晚成功举办华中地区最大的 京劇演唱會。这项活动吸引 了 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参加,这些兄弟院校还带来了自己的精彩 剧目。尤其令 马 飞 感动的是,有位原湖北省副主任石川即便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也坚持前来支持活動。
受邀嘉宾们感动于 马 飞他们 对 京劇艺术 的热情,将几乎全都免费提供乐队,没有让梨园社花一分钱。最后,当所有人合唱完毕后的宣泄,让每个人感觉到极大的痛快。这场盛会成为了 马 飞及其同伴们努力弘扬古典艺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这个过程也为他们增添了无数难忘的人际交流和美好的回忆。
总结来说,从最初对于面具设计充满好奇直至成为实际参与者,再到创立自己的社团并成功举办一系列活动,每一步都是 馬 飞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也正因为如此,当谈及“四大名旦”之首的问题時,他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而这背后的故事,则更丰富多彩,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