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京剧票友的选择与挑战
作为一名京剧票友,马飞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他的故事起源于孩提时代,当时他五六岁就被爷爷带去听晋剧演出,特别是《打金枝》的曲目,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对绘画的热爱和色彩敏感,使他对戏曲中的花脸脸谱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心促使他偷偷跑到后台观察演员化妆。
随着年龄增长,马飞的戏曲之路越来越宽广,他开始了解并接触更多不同的戏曲世界。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中央戏曲频道播出的京剧系列节目,其中马连良的音配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开启了与京剧不解之缘。之后,他开始学习马派老生的风格,并在高三时第一次尝试舞台表演。
尽管初次登台经历失败,但这并未影响他的热情。他进入大学中文系后,在军训期间再次上台唱了一段《淮河营》,虽然当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也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议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京剧。
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一些压力和反对,马飞没有放弃。在大学期间,他成立了梨园文化促进社,并开始招募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当时武汉市高校的其他几所 京剧社团还很封闭,对外交流较少,这让马飞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召集这些社团举办一次大型京剧演唱会,以此推广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尽管活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身体状况恶化、瘦30斤等,但馬飛從未放棄。经过近一個月精心準備,2005年6月11日晚在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成功举办了华中地区最大的京剧演唱会。这次活动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参加,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精彩节目。此外,有位原湖北省副主任石川即便身体状况并不太好,也坚持亲自前来支持活动。
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自身在京劇方面的实力,也为推广这一古老传统艺术做出了贡献。“我更倾向于去唱那些自创或者跟现代比较接近的事情”,这样可以吸引年轻人,让他们觉得可以接受 京劇。在使用现代乐器伴奏或是加入交响乐元素的情况下,更能增加其普遍性和受欢迎程度。这也是馬飛一直追求的一个目标——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这个古老而又独特的情景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