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的东晋诗词在自然之美中寻找灵感1319年1374年
他,方国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以其高大、黝黑的面色和白如瓠的体质而闻名。他的家族世代从事海上贩盐业,五兄弟都生活在这个行业中。在元朝末年,当时统治者对百姓施加了极大的压迫和管制,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据陶宗仪所辑《荆溪渔隐丛话》中的浙东民谣记载:“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其中“洋屿”指的是洋屿山,“海精”则是对方国珍的一个隐喻。
至正八年(1348年),蔡乱头开始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官府派兵追捕,但他的仇家却告发他通敌,这使得方国珍不得不杀死仇家并与其兄长方国璋、弟弟方国瑛以及另一位兄弟方国珉逃往海上,他们聚集了一群数千人,并通过抢劫船只来阻塞航道。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领军队前去征讨,但最终被方国珍击败并被俘虏。之后,朵儿只班被迫向元朝请命,并获得了定海尉的职位。但很快,他转而加入了方国珍的起义军,与他们共同进攻温州。
值得一提的是,方国珍领导的这次起义实际上比刘福通和徐寿辉等人的起义早两年,比郭子兴(后来的朱元璋)更早四年。这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那以勇猛著称的一生,以及对后来明朝建立产生影响的事迹,为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