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物元仁宗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
元代以儒治国的明君——元仁宗
公元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当时朝中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分为两派。一方由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为首,支持安西王阿难答继位;另一方由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首,与部分蒙、汉官员联合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其兄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他们的支持后,与其母答己立即赶往京城,而当时海山远在边境。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军闯入皇宫,捕杀了阿难答、阿忽台等人,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拥他即皇位,但他以监国之名义执掌朝政,并派使者奉玉玺前去边境迎接海山。
公元1307年海山登基后,他诏立其弟为“皇太子”兼领中书令,确定了他的皇位继承权资格。在东宫里,爱育黎拔力的老师是王约,他深知王约的声望,并任用他来辅导自己。王约屡劝爱育黎拔力勿露锋芒,并以儒教开导教育他,最终成就了他的善政。
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如果没有王约辅导于其始,这些善政是否能出现于史册上可疑。”然而,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是仁宗的许多善政,这些都是由于王约的辅导才有的。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海山病逝,由此开始了爱育黎拔力的执政。他整饬吏治,将尚书省废除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惩罚了一系列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高级官员。此外,他还严格管制地方赃官污吏,以及贵戚与臣下的扰民行为,然后在大都的大明殿正式宣布登基,即帝号“仁宗”。
作为一代明君,仁宗致力于恢复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巩固他的统治并提高国家效率。这段时期被视为一个短暂而光辉的时代,为随后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不久之后,在1320年的3月1日,“仁慈”、“宽厚”的称号流传至今,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