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零一夜的幻想中伪军穿梭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守护着真实与虚构的交汇点
在一千零一夜的古老传说中,伪军:穿梭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守护着真实与虚构的交汇点。它由什么人组成?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卧底将军”施亚夫回忆说:“伪军一部分人是没有组织、自发地抗战,觉得收编他们不行,于是他们最后走了伪军这条路;另一部分就是工人,其中少数是被日军俘虏过来的。”
在华日军对各地政策不同,导致伪军的组员各有差异。一些正规军,在第一、抗战第二的原则下,投降日军。1941年,少将参议林建五曾公开表示:敌后坚持确实不易,当万不得已时,可以考虑投伪问题。
此外,一些与蒋介石不合的“杂牌军”为保存实力,也举起了降日的白旗。曾打入敌人内部的人物恽前程老人说:“伪軍從部隊出來,其名義上叫曲線救國。在中,他們的地位很高,但是他們的心態很無所謂。他們害怕離開家,不用離開家,只要發給他們點錢就好,這樣他們覺得很好,被收編了也無所謂。”
據1946年統計,只在魯西北一地被日偽軍殺害者就有47335人,被暗殺者1518人,由於日偽軍導致病殘致死者為319162人。
对于这些加入侵略者的中国士兵,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八路軍戰士任旭東也曾問過被俘敵人的同樣問題。他說:“他們只講自己的福利,有錢吃飯,那麼至少能養家,而我們八路軍沒什麼薮費連食物都吃不飽,我們穿不了衣服生活很艱苦,所以他們寧願去當假軍,也不願意當八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