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朝代顺序表完整的历史长河中明末降将如同星辰般多到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唯独吴三桂的名字却能深深刻入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当时在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接到命令,准备发兵保卫京城。部队行至山海关之时,就接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此时的吴三桂是真正的应了一句俗语“前有猛虎,后有追兵。”前面是李自成的义军拦路,后面是多尔衮的清军追击,无论面对谁,吴三桂都是无力一战。
于是降或死,这是一个问题,不过还在李自成抬了吴三桂一手,杀了吴三桂全家,夺了爱妾陈圆圆。因此,他必须报仇,要报仇自然是不可能活着,所以只有投靠清廷这条路了。然而,此举背上了汉奸的千古骂名。不过,在明末时候投降清廷的人是很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尚之喜以及范文正等等。这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何以如此众多贰臣而偏偏只有吴三桂最受人唾弃?
其实随着封建政权逐步瓦解,文化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人们认识到分析历史问题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应该以讹传讹。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通过文物和文献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确保我们的观点基于真实情况。
曹操就是一个被重新评价的人物,从乱臣贼子成功翻身为乱世枭雄。在《 三国演义》中,他便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也是中国独特市井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戏剧性元素被加强,使得现实与小说之间存在差异。
杜牧赤壁诗,也留下了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安禄山与杨贵妃,即使只提及这两个名字,便让人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力。想象一下常在边关生活的小伙子安禄山,一身古铜色的肌肉充满活力,而杨贵妃养在深宫里肤如凝脂雍容华贵,看见边关热血男儿,她的心会不会也是噗通了一下?
再说来看待Wu Sangui,因为一位艺伎不惜让自己的国家万劫不复,这种故事应该就是满清统治阶层为了强调忠君爱国,以Wu Sangui为反面教材,对明末残余势力进行警告。不仅如此,他不仅背叛了大明,更是在华夏上添上了新的伤痕,这便是一方面所指出的槽点之一。
1662年,Wu Sangui进兵缅甸,对缅甸国王要求永历帝。这位永历帝,在位期间流离失所,最终逃往缅甸,但还是被Wu Sangiu抓回去,并且遭到了其严刑逼供并最终死亡。这显示出他对抗动乱的手段非常坚决,是另一方面所指出的槽点之二。
最后一点,也就是Wu Sangui坐镇云南开设藩府。他希望成为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不过清朝对于他的意图看得透彻,在他杀掉永历帝之后,便开始制裁他。当矛盾不断尖锐化,最终康熙撤去了他的藩府权限,而他则发动起义,用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虽然如果说这是驱除鞑虏,那我们都支持你,但是如果你说匡扶大明,那我们就无法认同你。
所以,说到底,是因为这些原因,以及后来的市井文化加油加醋,使得Wu Sangui比其他投降清军的大将更加臭名昭著。他既有自己行为上的过错,又有后人的添油加醋,因此楚云飞那句话更适合描述这种情况:“士气,要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