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谁讲的好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挽救末日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内党争依旧激烈,加之民间灾害频发,百姓忍耐力已尽,最终多地爆发起义。明朝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当时若崇祯皇帝想挽救灭亡,他能否成功南迁救国?历史上有过南迁的例子,但对于崇祯来说,最大的难题是他已经失去了民心。
崇祯皇帝曾经并非吊死于煤山,而是在“南巡”,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很多人认为,如果崇祯皇帝真的南迁,再不济也能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偏安江左”的局面。
历史上确实有成功的先例,如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像他们一样成功地在 南方建立“明”政权,也是有可能的。而且,与福王朱由崧所建的“明”政权相比,崇祯所建的将更加合理合法,不会如后者那样频繁更换君主导致内部混乱。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讨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民心问题。当大明走向末路时,它已经陷入了一种深刻的失去民心状态。这一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边关来看,大量将领因安全考虑而投降满清或独立,这表明他们对现政府缺乏信任和忠诚;其二,从朝中来看,大臣们对崇祯皇帝失去了信任,只要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他们就纷纷弃暗投明;其三,从士族来看,即使世家贵族愿意跟随,也存在支持与反对之间的矛盾;其四,从民间来看,由于大量征税和经济困难,大部分百姓宁愿追随农民起义军,而不是承认大明王朝;其五,从贼寇(农民起义军)角度出发,其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对任何中央政府都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如何改善,都难以获得足够的人口基础支持。
因此,即便是充满希望的事态发展,最终结果仍然令人怀疑,因为这些复杂的问题没有被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了某些积极变化,也很难改变整体命运中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