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正史与野史交织成千古奇观设立南京为都如同点燃了历史的火炬照亮了无数英雄辉煌的篇章
《明朝那些事》这部小说被许多读者奉为“史书”,而提到《明史》,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它是清朝篡改的,明朝在其中被描绘得一无是处。然而,当人们意识到作者并非真正的学者时,他们会引用权威学者毛佩琦的话作为依据。毛佩琦以其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声名远扬,但他的言论中也存在多处错误。
比如,在谈及朱元璋治国方式时,毛佩琦指出明朝官员考核由吏部和督察院负责,这是一种误解。历史记录表明,这两部门只是参与其中,并非唯一负责机构。此外,在书籍《细解明朝十七帝》中,毛佩琦提到了帖木儿国向洪武年间的明朝纳贡。这显然是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洪武之前,大明王朝尚未成立,因此帖木儿国无法向其支付贡品。
与此相反的是,隋炀帝杨广常常遭人诟病,其疏通大运河成就则往往被忽视。大运河确实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连接起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于一些关于杨广统治期间发生的人口大规模死亡事件,由于缺乏充分证据,本文持保留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毛教授在演讲中对史料进行分析时,也存在不少硬伤错误。他曾经说中国疆域“空前广阔”,但实际上历史上的中国版图并未达到如此辽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比如秦、汉、宋、元等时代,都有过扩张或收缩的情形,而不是像他所描述的一样不断膨胀。
总结来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直至清末,大致可将中国版图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3世纪),秦王朝基本疆域达300万平方公里;第二阶段(公元前2世纪),西汉王朝开拓河西走廊20万平方公里,加上云贵高原33万平方公里,使得国家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公里;第三阶段(14世纪),当时的 明王 朝土地面积减少到353万平方公里,与秦始皇时代接近;第四阶段(17世纪),清代初期内蒙古100万平方公里东北248万平方公里,之后逐渐缩小,最终1700年代后又再次扩展;第五及最后一个阶段是在18世纪,以青海66万公里新疆190萬公里最终达到1300.6 万平方千米的大清帝国版图。这使我们认识到尽管这些数字可能有待商榷,但历史上的中国确实有着更大的领土范围,与现今相比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