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然坚韧不拔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传承最终在世界舞台上焕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他不仅好色,而且对食物有着极高的追求。据说他有七位正式姨太太之外,还有一些短期和长期的伴侣。他为了保持旺盛的情欲和性欲,不断寻找能够增强阳力的食材。他的饮食文化达到了与其私生活高度一致。
在这时期,戚继光守卫登州,他专门指派渔民去捕捉一种名为“腽肭脐”的海兽,这就是俗称的海狗肾,并定期送往北京给张居正煲汤喝。据明代文人王世贞记载,张居正吃了这种汤后,感到奇热攻心、阳亢无比,即使是冬天,也头顶出火。由于他戴不起帽子,因此官员们在风雪中也都效仿他,一律光头,这成为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能以此种方式享受美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官员都擅长品尝美味,他们被请客、宴会、应酬或尊于主桌主位的机会远多于平民百姓。因此,他们嘴巴越来越刁、舌头越灵、胃口越大、品味越高,最终逼得厨师的手艺精益求精到极点。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提到,有一个士夫从京师买了一妾,说自己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上的人,但当她要作包子时,她回答自己只负责切葱丝。这说明了蔡府厨房规模庞大,如同一个营队大小。而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则讲述了一件关于年羹尧姬妾的小故事,她曾经是一位专管小炒肉的人物,只有几次机会才能制作这道菜。她拒绝了一位秀才试炖,因为她用的是活猪,而秀才家每日购买的是斤计肉,不知道从何下手。
最终,那个秀才想方设法获得一次做菜的机会,在赛神会期间,他通过将一整猪交给那位姬妾,让她在赛神会上展示她的烹饪技艺。当晚,当秀才尝试之前准备好的菜肴时,却因过度吞咽而生命垂危。这两例揭示了当时权贵阶层对于美食的大量消耗以及他们对烹饪艺术深厚的爱好。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或许恰恰因为五千年的这些善吃者推动?如果要评功摆好的话,这些拥有善吃之嘴、高品味之舌、大胃之体、高智慧之心的大臣们,是不是应该算作中华美食走向世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