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主的忧愁为什么他们的国度贫穷了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从南打向北而统一全国的朝代。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时,我们发现明朝后期出现了财政问题,这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在前期,经济繁荣,尤其是在工商业方面发展迅速。晋商、徽商等著名商人团体都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这说明明朝确实是一个富庶繁荣的王朝。
但到了嘉靖末年,大明国库竟然只剩下不足十万两银子,而每年的超支却达到一百四十多万两。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到底是谁拖垮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呢?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 朝代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但明朝的情况似乎比以往更为严重。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回溯到朱元璋定下的官员俸禄制度。他将官员俸禄定得仅能养活自己一家,但人们费尽心思做官,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共同利益集团,商人的利益代表着官员们自己的利益。
因此,在此背景下,即便工商业非常发达,但由于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将税收定得极低,因此即使税收很低也有人偷税漏税。而且,还有许多官方与海盗勾结,从事走私贸易,每年赚取巨额财富,却没有一分钱流入国库。在崇祯时期,由于募捐军饷,只能募集到五万两白银,而李自成入北京城后搜刮到的七千万两白银,则显示出这些“贤臣”们如何利用国家机器。
除了商人和官员之外,皇室宗亲也是拖垮明朝财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朱元璋对待宗亲的一系列政策有关。他规定亲王、一级公主、二级公主、三级公主以及其他等级较低的人物都有固定的俸禄,这些俸禄足够让他们生活优渥,使得皇室人口迅速增长,最终导致国库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开支。
总之,由于商人和官员控制着收入,而皇室宗亲则控制着支出,所以无论收入多少,他们都能掌控住它。这导致国家无法留存下来用于其他必要的事务,一个没钱的大帝国,其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