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黑暗王朝之首
朱元璋家族血统里有最无耻的基因。崇祯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朕非之君。”他认为自己不是皇帝,但他确实就当了皇帝。刘亚洲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灭人才的君”。他认为整个明朝,崇祯皇帝并不像一个皇帝,而是一个与手下有仇恨的人,非要把手下人杀死才高兴。“性格决定命运”,崇祯皇帝的性格,也决定了民族的命运。他认为天下最厉害的人才是他,而大臣都是庸才。
实际上正好相反,堂堂一个皇帝,怎么可能没有钱?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在紫禁城里藏钱的库房发现“有镇库银,积年不用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都五百两为一锭。”一些金银都长了霉。可见崇祯有很多钱,为何不发军饷呢?
再来看看崇祯手下的那些人才,也不缺天才,当时崇祯不敢用天才。当时袁崇焕就是一个天才,但死得很惨。据史料记载,袁崇焕曾对崇祯皇帝说:“予我钱粮与兵马,我一人足以守辽!”袁崇焕说得很豪气,但崇祯皇帝却对他怀疑了,并没有立即表态。
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位疑心重到令人惊讶、嫉妒心极强的暴君眼中,他其实是在嫉妒袁国公,那些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让这个被誉为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大将军掌控权力和资源,对于那么多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宦官们来说,无疑是一场政治上的巨大的威胁。而且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面对这样的外部威胁——满清入侵——也未能引起这位所谓“仁义”的主子的警觉;而是因为他的猜忌和愚昧,不仅失去了这样英勇无畏的心腹大将,还导致了国家损失了一支宝贵的人力资源,这样的结果对于那个时代而言,无异于晴空霹雳般打击。
在刘亚洲看来,这个时候已经明白过来:整个明朝,从开国到衰亡,每一步步都走向失败,因为领导层内心深处那种本末倒置的情感纠葛,一直影响着国家政策和决策,使得每一次机遇都化作泡影,最终导致帝国覆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点:真正能够阻止历史悲剧发生或推动其发展转折点,是那些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坚守信念并展现出卓越能力的人物,他们往往是时代进步中的关键力量,而不是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那些总是在阴影中挥舞权杖的小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