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郑和的逆袭之路图
东坝:郑和命运逆袭的关键之地(图)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郑和下西洋》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个历史人物。然而,关于东坝与郑和的关系,有些细节可能不为人知。东坝古镇自汉代便存在,曾经是北京重要的军事、经济中心,其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谈及东坝,就不得不提到其河流——阜通河,即今朝阳区的一条“内河”。这条河因开挖时形成的土堤而得名,中间有多个土坝,其中之一即是郑村坝,也称为郑和闸,是漕运沿线的一个重要码头,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
作为回族出身的人物,马和被送到北京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被朱棣封以姓氏改名为郑和,并担任内宫太监直至参与朝政。他最终奉命七次下西洋。
此外,东坝还与刘备有关,一说他曾居住于此。但也有传说指出安乐城应先于“安乐公”而存在,因此这一点仍存争议。此地还有许多著名墓葬,如清固伦公主与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夫妇的墓地,以及大学士刘墉监修的大理寺卿等人的墓葬。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东坺庙宇,如马神庙、娘娘庙,它们见证了京郊北郊地区悠久历史。特别是在明代,当时设有“御马苑”,专门饲养皇家战马。在这里发生过关键性的事件,如燕王朱棣救驾之举,最终成为他夺取帝位的转折点。而这些故事,都源自这个被誉为“门槛”的地方——东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