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探寻中国历史千年朝代的自然之谜
张仲景,名机,以“张长沙”闻名,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据传他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寿七十岁左右。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已读了许多书,尤其是有关医学的书。
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果然,他成为了“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得益于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代,当时连年饥荒、瘟疫横行。张仲景目击了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惨景。他发愤研究医学,并立志要成为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在他的宗族中,有一位极有声望的医生叫张伯祖。张仲景去拜他做老师,并从他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医学知识。何颙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他研读了《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对这些理论作出了发展。在临床实践中,他提出“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广泛搜集古今治病有效方药。
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博采众方”,并与同行交流经验,张仲景去了繁华的都城洛阳。一天,他发现文学史上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隐藏着可怕的疠疾病源,但王粲不听他的建议,最终眉毛脱落半年后死去。
尽管当官但并不热衷,不久之后,他挂冠遁去少室山专门总结经验搞医学著作。这部著作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公元205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被整理,加到宋代才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及处理方法,为中医疗法提供了基础。此外,这本书还精选三百多种方剂,其中如麻黄汤等著名方剂至今仍被使用,并且对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日本、中朝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它影响。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中的各种朝代,就像自然界中的变化一样,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