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忬元朝风云下的孤傲之声
王忬(1507-1560),江苏太仓人,字民应,号思质,其父倬曾任兵都右侍郎,以谨厚著称。王忬在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考试中脱颖而出,被视为才华横溢之才,为时所重。他先后担任行人、御史,并因其严明的政绩被誉为有政声。在巡抚湖广期间,他不仅修复了通州城,还筑建了张家湾大小二堡以增强边防力量。当鞑靼部首领俺答率军进犯古北口时,王忬作为御史巡抚顺天,他迅速赶到前线指挥战斗。
随后他被派往山东出任提督军务,并迅速调至浙江一带处理倭寇问题,在此期间,他与俞大猷、汤克宽等人合作取得显著战绩。王忬的卓越表现使他逐渐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再次担任巡抚大同和兵部右侍郎,并代苏辽总督。此后不久,他又被提升为右都御史。
然而,这段时间里,王忬的一子世贞与严嵩家族中的世蕃产生了矛盾,当杨继威去世后,世贞为了纪念他的恩师,又经济了一场盛大的丧葬仪式,这让严嵩父子极度愤怒。到了三十八年的时候,当俺答再次进犯潘家口长城时,遵化、迁安、蓟州和玉田四地紧急求救,而这正是严嵩父子利用的机会,将这一事件用来陷害王応。
直到穆宗即位后的隆庆元年,由于世贞和他的弟弟世懋上书坚辩父亲冤屈,最终得到了昭雪,一系列冤案得以平反,同时也恢复了王応的名誉并给予了抚恤。其中,世贞字元美,以《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闻名;而世懋字敬美,以《艺圃撷余》成就显赫,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两兄弟的事迹,也在《明史》中留下了自己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