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7位降将如云何以吴三桂独成痛心之疾
明末降将如云,何以吴三桂独成痛心之疾?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当时在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接到命令,准备发兵保卫京城。部队行至山海关之时,就接到了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此时的吴三桂面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无论是李自成义军还是多尔衫清军,他都是无力一战。
于是降或死,这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李自成杀了他的全家、夺去了他爱妾陈圆圆的情况下,吴三桂必须报仇,要报仇自然是死不得,所以只有降清这条路了。然而,这个决定却背上了汉奸千古骂名。不过明末时候投降清廷的人很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尚之喜以及范文正等等。范文正作为谋臣,对明朝太熟悉,一路指导八旗杀入关内。
那么,为何偏偏是吴三桂最受人唾弃呢?随着封建政权逐步瓦解,文化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人们认识到分析历史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以以讹传讹。这就需要通过文物和文献来分析问题了,所以很多历史上有争议的事件和人物,都有人热衷于为其重新定义。
曹操就是一个被翻案的人,从乱臣贼子成功翻身为乱世枭雄。《三国演义》最先也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而这也是中国独特的市井文化。在追求戏剧性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添油加醋,再口口相传,这样一来,这段历史故事与正史就会有些出入。而美人一旦配合英雄出现,那么可挖掘的情节就更让人垂涎了。
杜牧到了赤壁,也还得留下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安禄山与杨贵妃光是一对名字放在一起,就让人虎躯一震。想象一下常在边关生活的安禄山,一身古铜色的肌肉充满活力,而杨贵妃养在深宫,肤如凝脂雍容华贵,看看边关热血男儿,她会不会心也是噗通了一下?
再说吴三桂,因为一位艺伎不惜让自己的国家万劫不复。这应该就是满清统治阶层为了强调忠君爱国,以吴三桂为反面教材,来警告明末残余势力不要继续做无谓的斗争。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忘记了他全家也被杀了。他不仅背叛大明,更是在华夏身上开刀,是槽点之一。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将缅甸国王要的人——永历帝抓回去,即使永历帝流离失所逃到缅甸,也还是被抓回去,最终遭遇绞刑,是槽点之二。而最后一点,就是他想做大清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但最终因矛盾尖锐,被康熙撤藩并起兵,最终失败,是槽点之尾巴。
因此,在这么多投降清军的大将中,只有Wu Three Guis 的名声如此臭名昭著,不仅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还因为后来的市井文化添油加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恶劣。
说到底还是楚云飞那句话最好:“士气要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