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最烂的王朝那少林僧兵怎么能抗得过倭寇(图)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少林武僧协助唐王李世民击败叛军王世充、窦建德的故事。然而,人们可能不太了解的是,少林僧兵还曾参加过明代的抗倭战斗,并且立下了殊勋。嵩山、五台山和伏牛山的寺院均有武僧,他们被正式列入国家“乡兵”行列,被称为“僧兵”,就像今天的民兵或预备役军人一样。
这些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少林僧兵自然被视为“主力”。他们参与平定叛乱、征讨土匪和戍边守疆等大事,不需要国家拨款供养,却个个骁勇善战、冲锋陷阵,不愧为矢志报国的硬汉。他们使用棍棒乃至徒手出击,武器装备并不先进,但在佛门十八般兵器中被誉为“诸艺宗于棍”。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当日本海盗(倭寇)频频骚扰我东南沿海时,海防松弛,加之朝政和军纪松懈,使部队战斗力极弱。而倭寇凭借其制作精良的日本刀及诡秘刀法,让明朝守军节节败退,使沿海百姓惨遭欺凌。
面对这一危机,小股外国海盗竟然可以轻易地逼近南京城,这堪称天下奇辱,也说明了明王朝软弱无能和朝政混乱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前方告急,只得征调各地乡兵,其中包括著名的一群少林僧兵,他们日夜兼程,一马当先地冲杀在平倭抗侮最前线。
这次使用的是长达七尺重30斤特制铁棍,以及神奇的少林拳和棍棒横扫敌阵,最终使倭寇威风扫地落荒而逃。宁波都督万表记载,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月空法师亲率30余名少林僧大破倭寇,而后因误入埋伏,全体阵亡。但方丈携百名僧行动再次痛歼上千人。这一系列战役不仅震惊了国人,也长了国人的威风。
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少林僧行》中竭力讴歌保家卫国的小小英雄们,他还披露了一段史实:四位壮烈牺牲的小小英雄——彻堂、一峰真元以及了心,在保卫松江战役中的英勇事迹,为后来者所传颂。而上海近郄畲山上的“四义士塔”,就是为了缅怀这四位忠勇之士而建造起来的一个纪念碑。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明朝是最烂”的评价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身作则,以生命换取我们的安宁与自由。不论历史如何变迁,这些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它将激励着每一个时代的人们继续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