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王年号顺序表嘉峪关终点的笑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设立长城的终点于嘉峪关,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一下明朝为什么将长城的终点设在嘉峪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域这个概念。在汉代时期,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一片广袤之地。这一地区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流,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是一个与汉文化相隔阂的大陆。在公元前60年,由于安史之乱爆发,李嗣业奉诏率安西都护府精锐内调平叛开始到清朝彻底降服准噶尔汗国为止,大约九百多年间,没有任何中原王朝踏足过这片土地。
然而,在这一期间,最可能重新进驻西域的是赶跑元顺帝的大明王朝。大明王朝虽然有过太祖八征沙漠和成祖五征沙漠的壮举,但其自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任何将西域收入囊中的想法和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军事重心在北方
收敛性的治边思想
缺乏正确的西域观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受收敛性治边思想影响以及缺乏正确的西域观,使得明 朝统治者认为,不仅不需要也不可能染指这些遥远而又荒凉的地方,因此,他们选择了维持现状,即使是在最积极进取著称的永乐时期,也没有对其他地方进行开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将长城终点设定在嘉峪关也许是一种幽默讽刺,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心理距离和认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