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元朝科举的璀璨星辰
明仁宗朱高炽:元朝科举的璀璨星辰,公元1378年至1425年在位,明成祖朱棣长子,因病早逝,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以儒雅著称,其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青眼,但体态肥胖,不便作战,被留守京城。
成祖靖难时,命朱高炽留守北京,他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50万大军,使北京城保全,是靖难中最重要的一役。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许封王,但朱高炽看也不看,将书信原封未动送达成祖,使反间计失败。
后因身体原因被留守后方,而皇二子朱高煦走上前台。靖难成功后,成祖登基,但立太子的问题犹豫不决,最终还是立了朱高煦为太子,因为他性格似成祖、武勇英俊,并有多次救主之功。
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争议,因为他的长子敏慧异常深受成祖喜爱,对其忠诚可靠。而且由于解缙的劝说和杨士奇等人的说服,最终成祖仍然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途中病逝,没有秘不发丧,只是照常进餐,请安。政权平稳过渡后,由于洪熙改正冤狱、选贤用能、削汰冗官等措施,为明朝带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被誉为“仁宣之治”的开端。
作为一代仁君,他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南六十北四十比例,让北方人才也有机会考取进士。这一制度一直影响到清朝。公元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其谥号孝昭皇帝庙号仁宗。他虽在位短暂,却对明朝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自己即位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