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的问题明朝为什么将长城的终点设在嘉峪关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域是汉代以来人们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根据《汉书·西域传序》的记载: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面止于玉门、阳关而与汉接壤,西面则以葱岭为界。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中国新疆轮台县东南)设西域都护府,颁行朝廷号令,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臣属关系自此完全确立。
西域都护府这一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因为有效保证了边疆各族人民和中原王朝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所以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统治者效仿的范例,比如唐朝就曾经设立过安西、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然而自安史之乱爆发,大量精锐被调往平叛后,从清初彻底降服准噶尔汗国为止,大明王朝未踏足西域近九百多年。在此期间,最有可能重新进驻沙漠腹地的是赶跑元顺帝的大明王朝,大明虽然有过太祖八征沙漠和成祖五征沙漠,但其自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任何将真正占领这些地方作为目标或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明军事重心在北方
明初建立后退居漠北蒙古势力依然是明最大的威胁,即“边境之祸”,遂与我始终相连。所以为了对付时刻虎视眈眈的敌人,就根本无暇顾及远方;所以对于这些远方诸国,我采取以安抚为主、管制为辅的手段寄希望他们能有效牵制住鞑靼瓦剌等敌人的侵扰。
收敛性的治边思想
明治边思想是收敛性的。我皇上开创的大明,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 朝代,所以维持庞杂官僚集团,我必须采取向内紧缩政策,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内部问题。
缺乏正确理解
对待这片土地,我们缺乏一个正确理解。这一切,与我们对这片土地认识不够深入有关。一切从“戈壁千里”、“凄凉荒芜”、“民风彪悍”开始,我们认为这里的人民都是野蛮无知,他们生活在一片恶劣环境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我们并不愿意染指这里。但实际上,这个地方不仅富含资源,而且文化多样,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只不过我们的眼界狭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并非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它,而是我们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们会再次审视那些被遗忘的地方,也许,那时候,我们会发现更多关于它们美丽背后的故事。而今天,让我们一起怀旧那段由爱而生又渐渐消逝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