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中国历代王朝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酷热的

中国历代王朝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酷热的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古人是怎么降温的?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人对于气候变化的心理感觉还是十分敏锐和复杂,有时,即使是微小的小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要设置必要的人工避暑设施。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难耐,比如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情况:“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时候,在重重宫院紫禁城里,就用了很多传统方法来进行防暑降温。

他们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巧妙设计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要求“檐步五举”,这种简单但深思熟虑的地道智慧,是如何利用日照角度来设计出合适檐角度,使得屋檐遮阳于夏至前后,而到了冬至前后则能让阳光充满室内,从而实现冬暖夏凉。

二、竹帘和凉棚营造清凉

宫中还采用了许多人工阴凉营造法,比如悬挂竹帘或搭建凉棚。在建筑物前面悬挂帘子既可以遮挡阳光,又留有通风孔,这样既保持了一定的透光性又提供了舒适环境。

三、使用冰桶送爽

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用来贮存冰块的地方。在清朝时期,每年都会大量使用这些冰块作为避暑手段。这些储存冰块的地方叫做“冷库”或者“洋桶”,主要用于保存饮料和新鲜水果,并且通过排出的融化水增加房间内通风效果,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室内温度。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段,那就是帝王们每年将其迁移到位于郊外,如颐和园、圆明园等地方去避免城市中的高温。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王化贞元朝外族...
王化贞,明朝山东诸城人,进士出身。历任户部主事、右参议,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他素来轻视大敌,好谩语,被许多人所不齿。 萨尔浒大战后,明廷重新启用...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乾隆一生百妾王文
王文,字千之,以强为初名,乃束鹿(今河北束鹿县)人也。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之职。英宗即位后,其迁陕西按察使,而正统初又升任右、左都...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元朝废除了什么沈炼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他在政治生涯中,以清廉爱民著称,曾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 嘉...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王德完披露中国...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王德完是一位不俗之才,他以其卓越的治国理念和坚定的正义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554年,王德完出生在四川广安的一个普通家...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