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生活在明朝帝王时代没有空调他们是怎么降温的

生活在明朝帝王时代没有空调他们是怎么降温的

生活在明朝帝王时代,没有空调,他们是怎么降温的?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要设置必要的避暑设施。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酷暑难耐,热浪袭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情况。“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时候,在重重宫院紫禁城里,就必须想尽了种种办法。

每到酷暑,那些传统方法虽然没有现在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奇思妙想。他们具体是如何进行防暑降温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房檐巧设计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来设计出檐角度。在宫内北房有这个角度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二、竹帘凉棚营造清凉

宫中营造人工阴凉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悬挂帘子,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风。这时候还有一套等级划分,最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并饰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这道光帝所作《湘帘》诗说:“一桁垂银蒜,编成翠竹箩。篆烟留细处草色看时多月下纤无影风前动波湘江遗趣在。”更大一点工程搭凉棚,就是顶上和院里搭个顶盖遮蔽阳光,这样可卷可展烈日当头展开遮挡阳光早晚收起来通风。

三、冰桶凿孔送凉风

冬储存冰块到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而且考古发现早周代就已经有了贮存冰块的地方。在清代还有大量使用冰,而这些冰窖共计18座,每个窖藏25000块。

清代宫内储存器具被称“冰桶”、“洋桶”,多用红木或金属胎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厚木板两腰铜环便于搬运足四条腿足下装托防潮。当时“冰箱”主要用于冷饮和水果,因为能起隔热作用而且排融化水。此外,每年将离开故宫去避暑山庄避暑。但这样的方式不能抵御极端天气,因此需要找到其他方法,如通过家具设计如窗户位置及大小,以及穿堂风通透等方式减轻室内温度增加流通性,以此作为一种原始形式的心理舒适系统。不过,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如空调设备,它们能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让我们不必再担心因天气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节奏。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大明战神朱祁镇...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将领因其英勇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后人称赞为“战神”。其中,朱祁镇以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多次的大捷,被誉为“大明战神”。那么,他的主要成就是...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历史探索-大清...
大清朝的辉煌与衰落:从康乾盛世到民国更迭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大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复杂的时期。它的崛起与衰落,形成了一个错...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除了明末农民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其最终走向灭亡却是由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尽管说到昏君,这个词汇常常与“无道”、“暴政”相联系,但...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明朱允炆伐燕檄...
在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是常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当国家内部或外部发生冲突时,不仅需要军事力量,还需要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来确保战略计划和指令能够及时到达...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