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明朝正值鼎盛时期利玛窦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他的中国之旅成为了一个跨越40
图:拉斐尔的圣母像是其艺术生涯的丰碑。《西斯廷圣母》是他一生共创作百余幅圣母像中最成功的一幅。画面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和真小相仿,背景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
1578年,一名意大利传教士沿着达·伽马开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往印度,开始了他的远东传教之旅,并于5年后踏上澳门土地。wWw.LsQn.CN从此,他把后半生交给了中国,行程路线贯穿南北,最终辞世于北京——他就是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利玛窦。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西学东渐”第一人,“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明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亮相的180件/组展品,由中意两国数十家艺术展馆共同提供。它们中既有代表16世纪左右欧洲科技水平的星盘、圆规、经纬仪、水力锯、挖泥船,也有中国明代的书画、陶瓷、玉器;还有拉斐尔的《永恒与天使》、提香的大师作品等杰作。
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注: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各门科学总称,是认识世界物质万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利玛窦是第一位把近代西方科技和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人,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认真钻研中国典籍的人。他以上流社会感兴趣的事物如“敲门砖”,除了《圣经》,还带来很多对当时中国人来说绝对新奇的事情——自鸣钟、大键琴(即钢琴)、地球仪、高级罗盘、小日晷放大镜望远镜等。他用汉语撰写书籍,将引进大量关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以及解释太阳系运行规律等内容,这些都为当时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视野。此外,还有一部翻译自古希腊数学巨匠欧几里所著《几何原本》的中文版,这本书不仅影响了李约瑟(Joseph Needham)将其誉为“人类智慧中的巅峰”,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学家的思想创新,使得他们能够以更高层次理解空间关系及推理方法,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至国际先端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
在他留下的遗产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份渴望学习与分享知识的心情,那份愿意超越疆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灵。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要想了解宇宙间其他国家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拥有权力的贵族们来说,即便知道这些信息也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情报。而利玛窦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带到了普通人面前,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比他们曾经想象过要广阔多样化许多。这一点让我们今天仍然感到震撼,因为它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类欲望:探索未知,用知识去征服自己心中的恐惧,用理解去平息自己的好奇心。
然而,不论如何评价利玛窦,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系列宝贵的地理资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那就是勇于求知若渴,不畏艰险,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之巅回首往昔,或许会发现,就连那遥远过去,也同样充满着无限希望和动态变化。但愿这种精神能继续激励着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迈出坚定的步伐,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能继续发扬光大这份精神,使其成为人类不断前行的一个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