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之所以称为英宗正如侯方域的良民淘汰制中优秀者被选出一样
这个规律可以称之为“良民淘汰制”,是因为“税加之,兵加之,刑罚加之,劳役加之,水旱瘟疫加之,官吏的侵渔加之,豪强的吞并加之”。最后,只有那些最没有办法的百姓了,他们的命运就只能不死于沟壑,就只好相率为盗贼了。然后,这个过程就像明末四公子那样,一些人选择隐居,而侯方域则参加了乡试中副榜。
在这场轮回中,“良民淘汰制”和“良官淘汰制”相互作用,是封建集权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明亡后,“四公子”中的侯方域,则在顺治八年参加了河南乡试,中了副榜,这引起了一些世人的评议,其中梁启超批评他的晚节不保,但陈寅恪却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以保护其父而应科举。
正如他跟随李香君一样,因为身份低下而受到了歧视,最终含恨而死一样。侯方域这个前朝遗民,在三十五岁回到商丘老家之后,也许除了思索一些问题和发挥文学才能,没有更多的事可以做了。他参加乡试,或许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骚扰,以便专心致力于研究学问和进行思索总结,将完成《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所需要的一个条件。
因此,他的人生旅程,如同那场“良民淘汰”的大戏,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与命运。但是,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自由,那就是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抗时代背景,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