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棋揭秘历史上的七国之乱背后故事
汉景帝三年的那盘棋,引发了七国之乱的历史故事。吴王刘濞与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诸侯王联合叛乱,这场大乱被称为“七国之乱”。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晁错提出的一项《削藩策》直接威胁到吴王等诸侯王的封地,因此叛军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大旗,举兵西进直逼汉廷。
刘启无可奈何,只得听信曾与晁错结怨的袁盎出的一“馊招”,以巡察市中为名将恩师悄悄地骗至东市“腰斩”。然而,刘启本想“丢卒保车”,岂料晁错一死,刘濞不仅不退兵,反而变本加厉,自称“东帝”,公开声言要夺取皇位。实际上,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中国历史上由一盘棋引发的一场著名内乱,而晁錯不过是提前点燃了那根导火线而已。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这 刘濞 是汉高祖 刘邦兄长 刘仲 之子,在汉高祖十二年(元前195年)被封为吴王。当年,有面相人曾告诉 刘邦 “五十年后东南必有乱” ,指的便是 刘濞 相有 “ 反骨” 。笔者以为这应该只是后人的一种附会罢了。
话说 刘启 做太子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汉文帝。在这次朝见中,一盘棋输赢成为了这场巨大的政治风波中的导火线。这盘棋背后的故事,是关于权力的争夺,以及一个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国家危机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事故。